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
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
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
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
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涂,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
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
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众生。汝等诸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虑。我等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必能承佛威神,广演是经,于阎浮提,利益众生。
定自在王菩萨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 阿逸多:梵文Ajita的音译,为佛陀弟子之一。又作阿氏多、阿恃多、阿嗜多。意译无胜、无能胜或无三毒。古来或以阿逸多即为弥勒菩萨,也有一种说法阿逸多与弥勒实为两人,同为佛陀时代受佛教化之弟子。此处当指弥勒菩萨。
] 性:梵文Prakrti,与相、修相对,体之义,因之义,不变之义,即受外界影响亦不改变之本质,本来具足之性质、事物之实体(自性)、对相状而言之自体、众生之素质(种性)等。这里主要指众生长期以来为恶的习气,已经形成了一种天性。识:梵文Vij?āna,音译作毗阇那、毗若南。了别之义,重在对境界的认识。识为五蕴,即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之一。识是佛教义理,特别是法相唯识学的重要范畴。大、小乘佛教皆立有六识说,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种心识。唯识宗另举末那识(思量识)与阿赖耶识(异熟识),成立八识说。这里主指善恶种子,特别是烦恼种子在众生的八识田中持续不断地现行。
] 五道:又称五趣,指地狱、饿鬼、畜生、人间、天这五种存在的境地。这五者都不能免于生死轮回。大乘经中则多说六道(趣),即于五道之外别立阿修罗一道。
] 定自在王:众生性识不定,所以出入罗网,不得解脱。这位菩萨摄心入定,所以能抉破网罗,得大自在,所以叫作定自在王。
- 衣服沾上顽渍怎么办?巧去衣服顽渍的方法[图]
- 古代大诗人就很注意每一作品的“发端”(就是起头)有的飘忽而来[图]
- 尚书王天华取媚世蕃用锦罽织成点位曰“双陆图”;别饰美人三十二[图]
- 西江月鹧鸪天望江南青玉案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临江仙 送钱[图]
-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图]
- 通过各个击破在给予右贤王及单于本部沉重打击之后集中最大优势的[图]
- 以故汉追及之按史公极力突出项羽被追及的偶然性以寄托其无限同情[图]
- 丹书铁券始于汉高祖时期最初为一种身份和爵位的象征免死金牌的确[图]
- 司徒官名掌管民政与教化司马官名掌管军队师旅泛指军队古代军制以[图]
- 予尝考古今历法五星行度唯留逆之际最多差自内而进者其退必向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