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三章略)古代所谓袍指长袍,但士兵的袍稍短。衣中衬棉絮者为袍,贴身的内衣为泽,因为内衣是受汗泽,相当于现代的汗衫。军服的式样一律,表示军容整齐。后世即以军人之间的情谊称“同袍”或“袍泽”,以齐心击敌称“同仇”。此诗首尾呼应,以同袍喻全军协力,以同仇喻一致对敌。但前人因申包胥乞师事时代很晚,所以产生疑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三章略)
古代所谓袍指长袍,但士兵的袍稍短。衣中衬棉絮者为袍,贴身的内衣为泽,因为内衣是受汗泽,相当于现代的汗衫。军服的式样一律,表示军容整齐。后世即以军人之间的情谊称“同袍”或“袍泽”,以齐心击敌称“同仇”。
此诗首尾呼应,以同袍喻全军协力,以同仇喻一致对敌。但前人因申包胥乞师事时代很晚,所以产生疑问。王夫之《诗经稗疏》坚主是秦哀公答申包胥之诗。笔者以为此诗当是早期的秦国军歌,意气颇为激昂,秦哀公既然答应申包胥出师援楚,便以此诗来慰答包胥。
国小情歌多
周武王封舜的后人妫满于陈,都城宛丘,即今河南淮阳,国土有今河南东部及安徽北部。公元前481年,即春秋最后一年,被楚国所灭。
陈是小国,存诗十篇,绝大部分是写男女爱悦的情歌,仅次于《郑风》,魏源《诗古微》卷十便说“陈风之淫,不减卫郑”。第一首的《宛丘》,第二首的《东门之枌》,有人说是情诗,有人说是讽刺陈国巫风之盛,即使是讽刺巫风,其中也有男女借此机缘挑逗游逛,如同后世的庙会,《郑风》的《溱洧》便是趁上巳日狂欢一回。
先看看《宛丘》:
延伸阅读:
- 衣服沾上顽渍怎么办?巧去衣服顽渍的方法[图]
- 古代大诗人就很注意每一作品的“发端”(就是起头)有的飘忽而来[图]
- 尚书王天华取媚世蕃用锦罽织成点位曰“双陆图”;别饰美人三十二[图]
- 西江月鹧鸪天望江南青玉案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临江仙 送钱[图]
-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图]
- 通过各个击破在给予右贤王及单于本部沉重打击之后集中最大优势的[图]
- 以故汉追及之按史公极力突出项羽被追及的偶然性以寄托其无限同情[图]
- 丹书铁券始于汉高祖时期最初为一种身份和爵位的象征免死金牌的确[图]
- 司徒官名掌管民政与教化司马官名掌管军队师旅泛指军队古代军制以[图]
- 予尝考古今历法五星行度唯留逆之际最多差自内而进者其退必向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