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个人能安详、从容、正直、沉静的话那么他的人格自然能达到
假如一个人能安详、从容、正直、沉静的话,那么他的人格自然能达到应有的节度,为人处世就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要善于与人交际而不沉静无为,态度谦虚、心平气和,以预防倾覆和损害。以上所说的就是君王要安于本位的道理。
眼睛贵在明亮,耳朵贵在灵敏,心灵贵在有智慧。身为人君,若能以天下人的眼睛去看,就没有看不到的东西;若能以天下人的耳朵去听,就没有听不到的声音;若能以天下人的心灵去思考,就没有无法知晓的事情。假如真的能做到以上几点,天下万民就可以像车轮的辐条都集向车毂一样归心于君主,君王的视听也会如日月照临,不会被阻塞和蒙蔽。以上所说的是君王明察秋毫、了解民生疾苦的道理。
采纳别人进言的方法是:不要固执己见而排拒对方。采纳进言,民众就会拥护和捍卫君王;拒绝进言,君王就会闭目塞听。山峰虽高耸在上,抬头仰望就可以看到其最高的顶点;深渊虽深不可测,但经过测量仍然可以知其深度。神明的君王,其听言之术正直沉静,高深玄妙,是深不可测的。以上所说的就是君王采纳进言、端正视听的道理。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有主问。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掌之。因之循理,固能长久。有主因。
君王对臣民施行奖赏,最重要的是坚守信用;施行刑罚,最重要的是要公正无私。奖赏和赐予贵在坚守信用,就必须以耳目所闻见的实际情况加以验证,即使没有经过耳闻目睹的情况,也会自然而然地在潜移默化中被民众所认可和接受。如果真的能够做到奖赏守信,刑罚公正,从而使君王的德行畅行于天下,再加上神明护佑,那么奸邪之人加害君王的企图,怎么会得逞呢?以上所说的就是君王赏必守信的道理。
一是上知天时,二是下知地利,三是通晓人和。如此一来,四方、上下、左右、前后,各种因素都通晓明白,那么象征吉凶祸福的荧惑之星又能存于何处呢?以上所说的就是君王不耻下问,掌握天时、地利、人和的道理。
心是九窍运行的主宰者,君王则是五官的领导者。做善事的臣民,君王就会予以奖赏;作恶的臣民,君王就会予以惩罚。君王根据百官行政的具体情况,仔细斟酌给予赏赐或处罚,既不会大费心力,更免劳民伤财之怨。圣人运用这种方法,所以能够掌握他们。这样因势利导、遵循事理,国运才能昌盛持久。以上所说的就是君王因循事理、统御臣民的道理。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有主周。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更。有主恭。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有主名。
身为君王,必须要考虑得缜密周详,涉猎世间一切的道理,如果做不到缜密周详,通晓天下人情世事,那么群臣就会发生动乱。如果国家发生动乱不断,群臣执掌无常,那么君臣上下之间就无法沟通,怎么知道天下万事的开启闭藏、兴衰演变呢?若不善于运用开启闭藏之术,就无法洞察事物的本原。以上所说的就是君王必须通晓天下事、思考缜密周详的道理。
身为君王,首先要做到长目,即用天下人的眼睛去看万事;其次要飞耳,即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听声音;再次要树明,即用天下人的心灵去思索、洞察万象。若在千里之外的地方,隐藏于渺茫的细微之中,就叫作“洞”。世间的奸邪之徒,没有不暗中弃恶从善、更改前非的。这里所说的就是君王应耳聪、目明、心智的道理。
- 衣服沾上顽渍怎么办?巧去衣服顽渍的方法[图]
- 古代大诗人就很注意每一作品的“发端”(就是起头)有的飘忽而来[图]
- 尚书王天华取媚世蕃用锦罽织成点位曰“双陆图”;别饰美人三十二[图]
- 西江月鹧鸪天望江南青玉案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临江仙 送钱[图]
-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图]
- 通过各个击破在给予右贤王及单于本部沉重打击之后集中最大优势的[图]
- 以故汉追及之按史公极力突出项羽被追及的偶然性以寄托其无限同情[图]
- 丹书铁券始于汉高祖时期最初为一种身份和爵位的象征免死金牌的确[图]
- 司徒官名掌管民政与教化司马官名掌管军队师旅泛指军队古代军制以[图]
- 予尝考古今历法五星行度唯留逆之际最多差自内而进者其退必向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