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自从三十五岁遇到云谷禅师后第二年 了凡先生
【点评】
自从三十五岁遇到云谷禅师后,第二年(1570)了凡先生便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原本孔先生算定他该考第三名,由于他行善积德,此次得以高中头名。孔先生所推算的命运第一次没有灵验,可见命运不是定数,而会有变数。了凡先生正是因为自己的修德进业而改变了命数,命里原来只可中秀才而没有科第,现在发愿求中进士,却能得偿所愿。
了凡先生虽然内省为善,但是却做得远远不够纯粹,还掺杂了很多个人利害思想。检点自己的行为,行善过程中还存有很多过失:有时看见要做的善事,行动时却不够勇猛;有时帮助别人的苦难时,心中却常常生出迟疑;有时虽然身体力行,做了善事,却往往言语失当,不合礼法。孔子教学有四科,后世学者将德行、政事、文学、言语,视为“孔门四科”,其基本依据便是《论语·先进》上的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就是说,孔门弟子根据其学业特长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第一科为德行,此乃做人的根本,闻名的有颜回,“回以德行著名”。第二科为言语,就是讲求说话要言之有度,闻名的有宰予,“有口才,以言语著名”,这里的有口才必然是要包括言语得当、说话有分寸。这是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有口才的基本准则,否则就是伶牙俐齿、失于轻浮,乃至招致祸端。第三科是以政事闻名的,如子有:“有才艺,以政事著名”,子路,“有勇力才艺,以政事著名”。第四科以文学闻名的有言偃(子游),“特习于礼,以文学著名”,卜商(子夏),“习于《诗》,能诵其义,以文学著名”。
了凡先生还喜欢饮酒,在清醒的时候能注意自己的言行,但醉酒后却增长放逸。酒为佛教五戒之一,佛教的酒戒可谓渊源深厚,早在印度《摩奴法典》中就禁止婆罗门饮酒。佛教历史上记载着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位在家居士,一次口渴而误饮烈酒,导致酩酊大醉,恰巧这时邻居家的一只鸡跑到他家院中,他便于醉中将鸡宰杀煮食。邻居家的妇人循声前来寻鸡,醉酒的这位居士居然淫心大发,欺辱了妇人。被告发而带至官府后,他又百般狡辩,死不认罪。所以,由于饮酒这件“小事”,致使这位居士一连犯下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四种重罪,故而佛教对酒是深戒的。
了凡先生反思自己,一直以来所做之功与所犯之过两相比较,过多功少,只能算是虚度了如许光阴!
自己巳岁发愿,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庚辰南还,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生男天启。
己巳:指1569年。发愿:发起誓愿。《阿弥陀经》:“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己卯:指1579年。
李渐庵:即李世达,字子成,号渐庵,泾阳(今属陕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南京太仆卿、右佥都御史、浙江巡抚、南京兵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职。
回向:佛教语。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谓之回向。回,回转。向,趣向。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于他者,回向于众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于佛道。也就是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于众生或庄严佛净土。《往生论注》下曰:“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孟浩然《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庚辰:指1580年。
辛巳:指1581年。
从己巳年发起誓愿,直到己卯年,历时十多年,三千个善行才圆满。当时正跟随李世达先生入关,还没来得及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而趣向于众生。庚辰年再回到南方,才开始请了性空、慧空等上人,在东塔禅堂回向。这时便生出求子的愿望,也许下了三千件善事。辛巳年便生了儿子袁天启。
【点评】
- 食物保存需谨慎 法媒指出不宜用放冰箱的食物[图]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常识手册 上班时如何做好防护[图]
- 狐臭严重影响人际关系 推荐祛狐臭的小偏方[图]
- 桃林的尽头是溪水的发源地在那里发现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洞里[图]
- 俗话说“水火不留情”要是某个家庭或地区一旦发生火灾得不到及时[图]
- 随后刘裕开始实践他收复中原的抱负公元年刘裕亲率大军北伐后秦北[图]
- 哑哑声乌鸦叫声旧说谓王氏兄弟对人行拱手礼同时口出声致敬叫“唱[图]
- 樱桃经雨 乎则虫自内生人莫之见 之用水一碗浸之良久其虫皆[图]
- 孔子说“被称为千里马的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图]
- 《续搜神记》 “晋武帝世 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 遇一毛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