鳣(zhān)即鲟鳇鱼鲔(wěi)鲟鱼和鳇鱼的古称《诗经·周
鳣(zhān):即鲟鳇鱼。鲔(wěi):鲟鱼和鳇鱼的古称。《诗经·周颂·潜》:“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奁(lián):指盒匣一类的盛物器具。
文章:错杂的色彩或花纹。
都讲:古代学舍中协助博士讲经的儒生。
“蛇鳝”两句:事见《后汉书·杨震列传》:“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觽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续汉书》:晋司马彪撰,共八十三卷。《搜神记》:晋干宝撰,共三十卷,收集了大量民间传闻及鬼神灵异之事。
蠋(zhú):鳞翅目昆虫的幼虫。色青,形似蚕,大如手指。《诗经·豳风·东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后汉书》中说:“鹳雀衔三鳝鱼。”“鳝”字常常假借为“鳣鲔”的“鳣”字;世间的学者,因此就认为《后汉书》中说的是“鳣鱼”。据考证:魏武的《四时食制》里说:“鳣鱼像能盛五斗的盒子那样大,身长一丈。”郭璞注的《尔雅》中说:“鳣鱼长达二三丈。”哪有鹳鸟能衔住一条这样的大鱼,何况还是三条呢?鳣鱼又是纯灰色的,没有花纹。鳝鱼长的也不超过三尺,大的也没有三指宽,鱼身是黄的,上面有黑色的花纹,所以《后汉书》中的都讲说:“蛇鳝,是卿大夫官服上的装饰图像。”《续汉书》和《搜神记》中也说到这件事,两本书中都写作“鳝”字。荀子说:“鱼鳖?鳣。”《韩非子》、《说苑》都说:“鳣形状像蛇,蚕的形状像蠋。”都写作“鳣”字。假借“鳣”为“鳝”字,这种用法由来已久了。
《后汉书》:“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守,凉州为之歌曰:‘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而江南书本“穴”皆误作“六”。学士因循,迷而不寤。夫虎豹穴居,事之较者;所以班超云:“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宁当论其六七耶?
酷吏:指滥用刑法残害人民的官吏。
冀府寺:即天水太守官署。
较:明显,显著。
《后汉书》记载:“酷吏樊晔做天水郡太守时,凉州人给他编了首歌谣说:‘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江南地区的版本,都将“穴”字误写成“六”字。学者沿袭了这个错误,受到迷惑而没觉察。虎豹住在洞穴之中,这是很明显的事情,所以班超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怎么能去计量乳虎是六个还是七个呢?
《后汉书·杨由传》云:“风吹削肺。”此是削札牍之柿耳。古者,书误则削之,故《左传》云“削而投之”是也。或即谓“札”为“削”,王褒《童约》曰:“书削代牍。”苏竟书云:“昔以摩研编削之才。”皆其证也。《诗》云:“伐木浒浒。”《毛传》云:“浒浒,杮貌也。”史家假借为“肝肺”字,俗本因是悉作“脯腊”之“脯”,或为“反哺”之“哺”。学士因解云:“削哺,是屏障之名。”既无证据,亦为妄矣!此是风角占候耳。《风角书》曰:“庶人风者,拂地扬尘转削。”若是屏障,何由可转也?
- 食物保存需谨慎 法媒指出不宜用放冰箱的食物[图]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常识手册 上班时如何做好防护[图]
- 狐臭严重影响人际关系 推荐祛狐臭的小偏方[图]
- 桃林的尽头是溪水的发源地在那里发现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洞里[图]
- 俗话说“水火不留情”要是某个家庭或地区一旦发生火灾得不到及时[图]
- 随后刘裕开始实践他收复中原的抱负公元年刘裕亲率大军北伐后秦北[图]
- 哑哑声乌鸦叫声旧说谓王氏兄弟对人行拱手礼同时口出声致敬叫“唱[图]
- 樱桃经雨 乎则虫自内生人莫之见 之用水一碗浸之良久其虫皆[图]
- 孔子说“被称为千里马的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图]
- 《续搜神记》 “晋武帝世 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 遇一毛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