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诐(bì)阴险邪僻《诗经·周南·卷耳序》“内有进贤之
(6)险诐(bì):阴险邪僻。《诗经·周南·卷耳序》:“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孔颖达疏:“险诐者,情实不正、誉恶为善之辞也。”
(7)柙兕(sì):把犀牛关进笼子。撄虎:迫近老虎。撄,迫近。《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8)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言险而行违,必起众而成讼矣。”《周易·谦》:“饮食必有讼,讼必有众起。”这句话与《周易》原话有异。
所以君子求胜的方法,是把推辞谦让作为利刃锐器,把自我修养作为防御的武器,静时则关闭寂静沉默清静无为的大门,动时则遵从恭敬顺从的通衢大路。所以他会取胜而不形成争竞,对手屈服而构不成怨恨。如果是这样就会脸上连悔恨之色都没有,怎么会发生公开的争竞呢!那些公开与人争竞的人,必然是自以为贤能,而别人却认为是阴险邪僻的人。如果他确实没有阴险邪僻的品德,则没有可诋毁的地方。如果确实有阴险邪僻的品德,又何必与他争论呢!明明是阴险邪僻的人却与他争论,就好像把犀牛关进笼中和迫近被逼到绝路上的老虎一样,这怎么可以呢?如果这样,他们就会怒而害人,这是必然的。《周易》说:“言论险恶行动违背常规,必然引起众人起来和他争论。”《老子》说:“正是因为不和别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与之争。”所以君子认为争竞之路不可行啊。
是以越俗乘高(1),独行于三等之上(2)。何谓三等?大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让,三等。缓己急人(3),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己宽人,三等。凡此数者(4),皆道之奇(5),物之变也。三变而后得之,故人莫能及也。夫惟知道通变者(6),然后能处之。是故孟之反以不伐(7),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8),受嘉重之赐(9)。夫岂诡遇以求之哉(10)?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11)。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由此论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君子诚能睹争途之名险,独乘高于玄路(12),则光晖焕而日新(13),德声伦于古人矣(14)。
(1)越俗乘高:超越世俗登至高处。
(2)独行:不随世俗沉浮。
(3)缓己急人:对己宽松对人严格。
(4)凡此数者:所有这几等。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考哪些证[图]
- 考研失利后,该不该参与春招?[图]
- 教师资格证必须在户籍所在地考吗[图]
- 理货员岗位职责是什么?[图]
- 做公关如何维护与媒体的关系?[图]
- 教师资格证合格证明有效期过了需要重考吗[图]
- 常用EXCEL函数公式,你掌握了几条?[图]
- 汽车修理工的职责是什么?[图]
- 多轮面试耗时费力,真的有必要吗?[图]
- 教师就业前景及形势分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