踟蹰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指思绪千回百转、起伏不宁经行经
踟蹰: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指思绪千回百转、起伏不宁。
经行:经营。经行处,指长安。
【评析】 此曲是作者结束八年隐居生活,前往陕西救灾途中,路过潼关时所作。潼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关塞,也是长安东西屏障,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途经这个见证着干戈兴亡的历史要塞,诗人禁不住感慨万千。
此曲前三句为一层,写山河壮思,潼关的山河形胜之势。“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苍茫雄浑。“峰峦如聚”写出群山拱卫潼关的峥嵘之势,它北有中条山,东有崤山,西南有华山。其脚下有滔滔黄河,从北面龙门奔腾而来,“波涛如怒”。一“聚”一“怒”不仅形象地状写了山河的峥嵘之势,同时贯注着作者郁勃深沉的历史情怀,笔力如椽。“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总括山、河,点明潼关地势的险要,同时又暗含着历史典故,为下面抒怀古之情怀作了铺垫。
从“望西都”起四句为第二层,抒发作者怀古的历史感慨。站在潼关遥望西都,他禁不住心潮起伏,感慨万端,“意踟蹰”。纵观群山拱卫,黄河屏障,强盛一时的长安,如今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风流云散了。眼下所见的只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满目疮痍,让人情何以堪!而作者的感慨不只是局限在王朝的更替与变迁上,不只是局限于历史的无定与虚幻上,他将目光投向于更深更远处——那就是真正推动历史的人民。他看到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时空怎么转变,历史怎么变迁,处在历史最底层的百姓,永远是被捉弄的,被裹挟的。兴与亡,他们都无法摆脱受苦受难受奴役的命运。就像此刻,他正前往赈济为灾荒所困的黎民百姓。这一震古烁今的诗句,足见作者心忧天下的襟怀与赤诚!
这首散曲将写景、怀古、抒情三者紧密结合。从山河壮思到历史遗恨到现实感慨,既有深厚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具有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不愧是元曲的“压卷之作”。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倚仗”句:倚仗,即“倚杖”,“杖”“仗”二字古人常通用,如贾岛《原上秋居》即有“倚仗聊闲望,田家未剪禾”之句。云沙即云层。
家:意同“价”,助词,用法犹般、然等。
“看时”句:看时,衬字,无实际意思。行踏,自我招呼放慢脚步,且行且歌。
【评析】 这是一首带过曲,由同属[双调]的[雁儿落]和[得胜令]两首小令组成。张养浩的曲子以描写山水隐逸情怀和风光居多,此为其中之一。和一般汉族文人相比,张浩的仕途还算是顺利的,但他刚直的个性让他深感官场险恶,曾先后两次辞官归隐。第二次归隐长达八年之久,他在故乡济南的云庄筑遂闲堂和绰然亭,“以六合为家,四时为友,寄傲林泉,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前四句为[雁儿落],以山之静和云之动、云山互衬来勾画变幻多姿的自然美景。云与山交叠出现,云来云去,山都如画。山因云的变化而有晦明之分,云因山的高低而俯仰。云山嬉戏,和谐之极。这四句看似客观的景物描绘,但实际都是“我”眼中所见之景,是情中景。
后八句[得胜令],由远及近,作者将自己也置于画中,写具体的景物以及我的感想。前两句表明自己正站在山之高处,策杖远眺。待一回头,即看到一幅恬静的猿鹿天趣图:鹿、猿、草、花、云、山等相映成趣,优美如画。斯情斯景,真令人心旷神怡。在此处,作者用笔极巧,表面是写鹿猿闲适的生活,实则是写自己以灵兽为朋、与云山为友的陶醉之情。作者“我”将内心之情外射于物,以愉快的心情来反观大自然时,则满眼所及,无不宁静优美,使人生怜。在这片令人陶醉的美景中,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云霞,我爱山无价”的赞叹,将自己惬意的心情表露无遗。结句尤其漂亮:作者前面极写对云山的喜爱,还都是“我”眼中之景和心中之情,此时忽然笔锋一转:“云山也爱咱”,却是以云、山的视角来看“我”,写云山对“我”的喜爱,真是想落天外,物我两忘,情与景、物与我完全融为了一体,已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了。
作者以超然澄澈的心态去领略山水之韵和优游之乐。而将此情形诸歌咏,就自然散发出一种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真正如“玉树临风”。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考哪些证[图]
- 考研失利后,该不该参与春招?[图]
- 教师资格证必须在户籍所在地考吗[图]
- 理货员岗位职责是什么?[图]
- 做公关如何维护与媒体的关系?[图]
- 教师资格证合格证明有效期过了需要重考吗[图]
- 常用EXCEL函数公式,你掌握了几条?[图]
- 汽车修理工的职责是什么?[图]
- 多轮面试耗时费力,真的有必要吗?[图]
- 教师就业前景及形势分析[图]